带他去了礁石区:“这里不怕被海泥给咬住腿。”
这地方也不错,钱进发现了大片的野牡蛎!
众多牡蛎与贻贝交错生长。
二者都能吃。
二者也都紧紧生长在礁石上,有一片壳子跟礁石长在一起。
但刘旺财提前准备好了撬刀。
钱进戴上劳保手套开始奋力撬牡蛎。
今天赶海收获大。
这把他高兴坏了,一边辛苦干活一边唱着歌自娱自乐:
“我是一个撬壳匠撬壳本领强,我要把那海蛎子,撬的直叫娘……”
野生牡蛎很难撬下来。
钱进有时候一个不小心会把牡蛎撬碎,这样就带不走了。
本着好牡蛎别辜负、坏牡蛎别浪费的原则。
被撬碎的牡蛎都进入他嘴里。
鲜活牡蛎的肉娇柔粉嫩,轻轻一碰就出水,舌头舔一舔又软又鲜美,只略带轻微腥味。
很好吃。
而且现如今海水完全没有受到污染,牡蛎特别干净。
不像27年那个时代,海水有化工污染也有核污染,牡蛎肉不能生吃,吃了会坏肚子。
现在的海水还不用担心这问题。
看刘旺财就知道。
老队长时不时碰上个软壳小螃蟹,他洗一洗就塞进嘴里吃掉:“老话说的好,生吃螃蟹活吃虾,掉进海里淹不煞。”
钱进笑:“学会了。”
他看见一处小水坑里有个破陶罐,便赶紧去捡起来怕裂口处锋利的瓷片伤了人。
结果他捡起陶罐一低头,吓得直接扔出去:“娘啊!海蛇!”
所有海蛇都有毒。
这个常识他是知道的。
陶罐砸在软泥里没碎但开口朝下,有又粗又长又滑溜的东西钻出来。
刘旺财扔掉烟炮仗扑上去:“嘿哟我的小同志,这可是顶好的东西!”
“大鳗鱼!这东西最能滋补男人哪!”
不起眼的陶罐里竟然盘着两条大鳗鱼。
可能是两口子在卿卿我我,结果被一锅端了。
刘旺财要给钱进带回去:“徐同志不是虚吗?你给他吃这个,吃完他就不是虚同志,是旭同志!”
钱进怀疑的问:“鳗鱼的滋补能力真这么厉害?”
老队长给他答疑解惑:“鳗鱼厉害的是什么?打洞钻洞!越紧的洞越能钻!它们身上有粘液,越钻越滑溜!”
钱进恍然,原来是这么个原理。
那这两条鳗鱼他回去自己吃,给徐卫东吃耗子。
老队长一边收拾鳗鱼一边感叹:“又捡大香螺又捡大鳗鱼,你小子运气真好,当年海上学大寨的赶海比赛要有你这运气……”
他摇摇头,很感慨。
钱进在海滩上忙活好一阵,有人从深处往回赶,喊道:“涨潮啦,清场啦!”
潮水哗啦哗啦的翻涌。
滩涂上腾起银亮的雾气。
钱进跋涉上岸,铁皮桶里满满当当的。
收获感十足!
带回去可以请二队手下吃顿鲜货。
刘旺财媳妇得知他要带海鲜回去后,从屋子里拿出像军人叠被褥一样叠到小豆腐块的塑料袋:
“国营第二饭店的袋子,用来装什么都好,特别防潮特别隔味。”
“我一直没舍得用,今天可派上用场了!”
她还叮嘱钱进:“你用完了洗一洗晒干净,下次也给俺家捎回来吭?”
“吭什么吭?这东西本来就是人家大组长看钱进面子给的。”刘旺财嫌弃媳妇小气。
刘旺财媳妇便讪笑,抚摸着塑料袋很不舍:“听说这东西专供外宾的。”
“除了大饭店有特供,咱老百姓想买得托外宾去友谊商店呢!”
刘旺财说:“瞎传,我看人家城里不少人家有呢。”
现在塑料袋确实还是紧俏物资,在农村尤其少见。
但对钱进来说这小东西可太没价值了。
他回屋去商城买了一百个小号塑料袋。
才两块五毛钱!
然后他装入挎包提出来,直接交给刘旺财的媳妇:“要不是我婶子提这茬,我都给忘了!”
“喏,婶子,放心的用,我托人在百货大楼内部买的。”
刘旺财媳妇摸着光滑轻便的塑料袋满脸喜爱与惊喜:“哎哟,这么些袋子呀?”
“你看你,小钱,我这这多叫人难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