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等于要想发挥钢七营的最强实力,保障连就必须做到尽善尽美,绝不能有任何的隐患存在。
为了彻底排查保障连,陈军打起了十二分精神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在连长许志强的一路带领下,陈军一行人先来到了对战士们来说,最为重要的炊事班检查。
因为要保障八个连的餐食,保障强度提升了一大截。
在后面又扩编了三个连的前提下,炊事排的规模也发生了变化,从之前的五个班扩编到了八个班。
然而受限于人员编制数量,钢七营实在超编太过于严重。
战斗人员不能削,那就只能控后勤。
炊事排扩编成为了八个班,增加了三个连需要后勤补给,结果却连一个炊事员都没有派下来。
以前是九个人为一个班组,保障一个连队的一日三餐。
剩下的排长和另外四个炊事员,他们则是作为物资调动分化人员,负责采购和分配每日物资。
现在降级成了六个人的班组,八个班就占了四十八个名额。
剩下的排长和一个炊事员,两人却要像之前那样坐镇炊事排,负责给八个连分配所需食材。
炊事排的编制这么一改,直接让炊事排众人叫苦不迭。
坐镇炊事排分配物资的两人,工作强度直接拉到了最满,每天基本上没有任何空闲时间。
哪怕炊事排所需燃料和食材,都是团里面直接用车拉过来的。
可厂里面只负责送到炊事排,食材的归纳和储存摆放等等工作,都要他们两个人来负责处理。
八个连每天的食材和燃料,重量单位都是按吨来算的。
收纳好了之后还得分发登记,确保每个环节都不会出错。
否则一个连多送了一袋米,另外一个连忘记了把肉装上车,各种小事加一起,足以让炊事排工作瘫痪。
两个人在家里累得要死,出去搞保障工作的保障班,同样也是高强度。
原本十个人的工作量,如今变成五个人来完成,等于工作量直接翻倍,轻松的炊事班变成了苦役。
要不是全军首个合成营,全军合成营试点单位的名头挂在这,让炊事排战士们有发自内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,支撑着他们一直在无怨无悔付出。
这要是放在外面的餐厅里,恐怕早就已经撂挑子不干了。
许连长的严重黑眼圈。
炊事排长天天跑来吐口水,就是最大的原因。
“果然不深入基层,找不出问题,炊事班的工作强度这么大,却不敢往上报,肯定是怕被认为工作能力不足,担心会被调离钢七营,所以一直都在硬撑着。
一个月两个月能够撑得住,半年一年用命能够撑得住,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隐藏的雷总有一天会爆炸。”
陈军发现炊事班的问题后,暗自沉思着脸色变得很严肃。
连长许志强发现问题没有上报,而是带着下面的兵一直在强行硬撑,陈军能够理解他的想法。
毕竟钢七营进来的门槛那么高,费尽心血才好不容易攀上高门。
谁也不想被调走,错失大好的机会。
既然现在已经发现了问题,那陈军就要想办法去解决,可是该怎么解决,还真有点小难度。
钢七营作为一个营,哪怕是加强营,人数破千也确实有点超标。
一个团也才一千多号人!
八个战斗连人数肯定不能减,那可是合成营最根本的核心,那人数控制就只能从后勤起手。
保障连在严格控制人数情况下,现在都已经突破三百大关。
再想要上级给炊事排补充兵员,大概率是不可能的,让其他营出公差帮忙,也是治标不治本。
陈军硬是用自己的脸皮去强要,倒是有可能能够弄到人下来。
可保障连现在才到第一个排,有了问题就找上级想办法要人,那后面还有四个排在那里等着。
以一窥全貌。
每个排肯定工作强度都很大,每个排都去找上面要人,这一圈下来,起码又得多上百来号人。
要是后勤人数都占了400多,无限接近于总兵力的一半。
那这个配置肯定是病态的。
不健康的。
陈军很理性的做出了分析后,确定要想解决后勤连的这些问题,就只能发挥咱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——
想办法克服困难!
“那该怎么办呢?”
陈军埋头苦思了很久,就连后续检查的工作都停了,专门就解决这件事,不解决饭都吃不下。
就这么挖空心思想了半天,总算是功夫不负苦心人。
还真被陈军想到了解决方案。
陈军想起了后世的连锁酒店餐饮,他们为了控制自己的成本,更是为了能够让味道更加统一,大规模普及的一种运营模式——